
Quick Links
You are about to leave www.astellas.com and enter a third-party website. Astellas is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ent or services on the third-party website.
Would you like to continue?
Astellas is committed to providing timely and accurate information about our business, science and products. This section offers local resources for investors, journalists and media professionals. Global news and resources can be viewed here. If you are not an investor or journalist, click here.
*本文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对安斯泰来大中华商业总经理滨口洋先生的独家专访,全文如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萍 北京报道 “加快创新药物引进,不仅仅只是将在全球创新产品管线引进中国,而是在创新药的临床开发、新药申请、商业化上市等各个阶段持续探索加快引进的可能性。” 近日,安斯泰来大中华区总经理滨口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滨口洋称安斯泰来进入中国28年,见证了中国医药政策的改革。近年来中国医药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中国出台了多个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同时集中带量采购也步入常态化制度化阶段。在诸多变化之下,包括安斯泰来在内的跨国药企也调整了在中国的架构。
之所以做出上述布局,因为中国已经成为跨国药企全球的重要市场,而中国也跃升为安斯泰来全球一线市场和重要的战略市场。“我们也看到中国正在积极建设包括博鳌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大湾区等创新前沿阵地。这些利好政策给创新药提供了准入‘快车道’,可以让中国患者更早获益。安斯泰来借力这些利好政策,积极拓展准入新路径,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滨口洋指出。
积极推进战略目标落地
密集出台的医药政策,也亟需企业以更加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调整。2021年11月,安斯泰来中国宣布公司完成战略布局升级,并在北京设立大中华区总部,新设立安斯泰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北京安斯泰来医药有限公司,共同推动安斯泰来在中国市场的强劲发展。
滨口洋表示,此次安斯泰来在华战略架构升级,是基于公司整体规划主动进行的全局调整,将为集团后续在华的战略目标奠定扎实的组织架构基础。目前中国已跃升为安斯泰来全球一线市场和重要的战略市场。“我们也看到中国正在积极建设包括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前沿阵地。这些利好政策给创新药提供了准入‘快车道’,可以让中国患者更早获益。安斯泰来也在借力这些利好政策,积极拓展准入新路径,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滨口洋指出。
“安斯泰来去年底在华战略架构升级后,目前正在扎实地推进战略目标逐步落地。” 滨口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上述调整是基于安斯泰来整体规划主动进行的全局调整,升级后将形成一个总部、两个中心的新架构,其中安斯泰来投资作为公司在大中华区的区域总部,在统筹布局、战略决策、资源协同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为公司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北京安斯泰来医药将作为公司肿瘤及专科治疗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营销中心,安斯泰来制药将聚焦在华生产制造。
滨口洋认为,中国医药健康市场正经历着飞速发展变化,这要求企业不断提升经营效率以保持行业竞争力。“经过升级后的三家实体公司既能凭借各自的独立性实现敏捷决策和精益管理,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增强各业务板块的行业竞争力,又能在高度统一的战略指导下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为安斯泰来在大中华区的全产业链发展注入全新动能。安斯泰来已经在中国开展业务28年,在此期间我们见证了中国在全球医药创新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安斯泰来主要聚焦肿瘤学、泌尿学、肾病学、免疫学和神经科学,同时正在探索包括眼科学和肌肉疾病在内的新领域疾病领域。中国市场对于安斯泰来而言,全球地位越来越重要。
滨口洋介绍安斯泰来正在推进“焦点领域的研究策略”,通过聚焦生理机制和治疗手段,确定持续研发新药的机会,将对疾病基础生物学的清晰理解与创新的技术平台和治疗方式结合起来,然后将其应用于大量未满足需求的疾病。
“我们从特定疾病领域为中心的研发策略中解放出来,我们相信通过焦点策略,能够确定生物学领域与形态的结合可能对其显示优异疗效的疾病。”安斯泰来以未来15到20年时间长度考虑未满足的医疗需求及临床开发的可行性。
不久前,安斯泰来公布的2021财年前9个月全球财务业绩(2021年4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剔除汇率变动的影响之后,总收入同比增长5.5%,达到9,923亿日元,核心营业利润为1,697亿日元。研发费用为1,776亿日元,同比增长5.2%。其中,大中华区业绩表现延续增长态势,实现收入503亿日元,同比增长14.8%。
事实上,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众多跨国药企重要的市场,为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多家药企也对中国的架构进行了调整。
2022年阿斯利康中国宣布,将合并呼吸及自体免疫事业部、消化与呼吸雾化事业部,以成立新的呼吸、消化及自体免疫事业部。此前,罗氏制药也新设中国产品管线策略团队,直接向罗氏制药总经理汇报;晖致则新设数字疗法和健康管理平台两个团队,均直接向晖致中国总裁汇报。与此同时,随着中国数字化技术和能力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数字化医疗也迎来蓬勃发展。跨国药企也都重点关注数字化领域,阿斯利康、赛诺菲、默沙东等都设置了副总裁级别的岗位,统管数字化相关工作。
据了解,目前安斯泰来也正在构建与医疗专业人士沟通与互动的数字阵地,与行业战略伙伴同耕联结,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整合等创新技术获得洞察,提高与医疗专业人士的互动质量,让其能快速获取所需的内容和工具支持,提供精准个性化体验,从而赋能健康管理。
各个阶段探索加快创新药引进
在调整架构的同时,安斯泰来也积极通过各种手段加快创新药国内准入。加快创新药物引进方面,安斯泰来不仅仅是将全球创新的产品管线引进中国,更是在创新药的临床开发、新药申请、商业化上市等各个阶段探索加快引进的可能性。
滨口洋称,目前,得益于中国逐步与国际接轨的政策环境和监管环境,安斯泰来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新产品管线中的一款靶向Claudin18.2的抗体药物在中国已经参与了全球多中心临床,实现了全球同步开发。该药物的目标是通过瞄准潜在新靶点,应对在中国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癌种。
“我们积极探索创新的上市策略,致力于缩短中国和全球新药审批时间之间的差距。”滨口洋表示,安斯泰来通过全球多部门的密切协作,包括在全球临床试验开发阶段,将中国纳入试验设计中,以及使用中国本地的衔接性试验来桥接全球III期临床试验的策略,来加速新产品在中国的上市注册工作。” 滨口洋指出,安斯泰来搭乘新药审评审批加快等利好政策的东风,加快引进针对治疗选择有限的难治性肿瘤开发的创新突破解决方案,惠及中国患者。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2021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76个新药(不包含新适应症、疫苗),其中37个进口新药。而且,近几年进口创新药进入中国明显提速,最快的一款药物从获批到商业上市仅花费57天。
对此,滨口洋分析称,这获益于中国医药行业的改革和政府对于创新的关注,使得大批创新药物得以加快引入中国,并且被纳入到医保目录中,极大改善了药物的可及性。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扩大和博鳌乐城的合作,包括合作的医院以及产品。未来两年我们将有更多的创新药登陆博鳌乐城。除了博鳌乐城,我们还将增加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并积极关注特许进口政策,在上海及北京探索合作机会。”
与此同时,得益于中国在创新药物支付手段上不断创新,安斯泰来也通过与政府、第三方机构之间的合作探索,完善多层次的支付保障体系,如和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在内的机构合作,提升创新药品在中国的可及性,将创新成果惠及更广泛的患者。
2020年4月,安斯泰来就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并在此后积极引入了多款创新药物在先行区内使用。在此基础上,安斯泰来也积极拓展了多个地方商业医疗保险的海外特药险,如乐城全球特药险、北京普惠健康宝、海南琼惠宝和山西晋惠宝等。
此外,滨口洋认为,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为创新疗法能够更早惠及患者带来了更多可能,与此同时,这些也对企业自身提供完整的药物经济学评价证据等提出要求。
“为了实现新产品在中国的加速上市,安斯泰来上市卓越部门通过与供应链和制造部门合作,积极探索缩短新药申请(NDA)批准到商业化上市的时间,提高制造和物流流程的效率。并且密切关注当地的法规和行业惯例,与政府主管部门合作,探索加快新产品在中国的生产、进口和商业化推广的机会,并支持国家医保政策,参与医保谈判,将创新药成功纳入医保,探索包括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在内的创新支付模式,以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滨口洋指出。
